深圳市眼科医院位于福田中心区,占地面积为17605.9平方米,二期工程扩建一栋综合楼,增加床位100张,眼科医院总床位达到300床。目前,二期工程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。
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救治,眼科病人能够更快速地恢复光明,陪护家属能够更舒心地等候时光,后勤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开展工作,深圳市眼科医院面对复杂的建设限制条件,采用了六大设计理念。
宝地宝用,垂直发展的医院
项目用地位于城市核心区,在狭小地块中进行高容积、高密度眼科医院的改扩建,通过垂直维度上的拓展来解决门诊、医技、住院、办公及科研空间等功能系统的完整性。
近地面采用架空、悬挑等手法,释放出底层空间。通过退台花园,垂直绿化,在建筑上部创造多层次体验自然的场所,同时营造一个“会呼吸的立面”,适应岭南地区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。抬升“城市之眼”,从建筑内部远眺城市空间,以小见大,提升空间格局。
垂直功能构架分析
统筹扩建,新老融合的医院
制定合理的新老院区腾挪方案,营造复合功能空间,建立高效流线体系,消融新老院区及医院与城市边界。
在水平流线上:
裙房采用“主医疗街+医疗模块”的形式,将新老院区的公共空间串联,衍生出交通集散、绿化休憩、城市展示等多元的复合功能空间。
主医疗外街效果
在竖向流线上:
竖向交通呈立体叠加布置,分工明确,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高效的转运能。
垂直交通系统
在新老手术中心的设置上:
二期日间手术中心与一期手术中心同在四层,洁净走道相通。污物通过垂直电梯与污物通道在五层相连,并送到消毒中心。经过消毒后,洁净物品通过专用电梯直接进入手术区域,达到最高效安全的流程。
手术中心(日间)
在眼健康教育体验馆的建设上:
在“去医院化”趋势背景下,市建筑工务署在“城市之眼”对应楼层,结合候诊、交通空间设置眼科展示体验区、眼健康教育宣教区、城市观景平台等,打造成眼病治疗与眼健康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眼科博物馆,将眼病康复与环境治愈相融合。置身其中,让人切身体验到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空间格局与意境。
城市之眼
眼健康教育体验馆
在护理单元的设置上:
单层单护理单元,病区与后区相对独立。探视、病患、医护后勤、污梯各自独立。
护理单元室内效果
融入城市公园里的医院
城市空间充分结合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,呈现出人、自然、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图景。
城市花园景观概念图
纳入用地西侧的城市街心公园,整体考虑景观设计。
街心公园
将首层花园打造成渗透城市景观、开放街区式的城市花园。
街心公园
将空中花园打造成从建筑内部远眺城市的观景平台。
空中花园(城市之眼室外)
打造首层公园和空中花园相呼应的立体景观系统,营造鸟语花香中的求医问诊,树影婆娑中的发现之旅。
针对痛点,交通顺畅的医院
片区城市交通及医院就诊车行的负荷较大,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大大降低了就医体验感与效率,成为医院运营的主要痛点。
总平面图
结合现状及将来的车行需求,设计单位规划了地上地下分流疏导的环状交通内网和双街式落客区。
环状交通内网
既实现了人车分流,又解决了即停即走和直达入库的车行分流需求,也满足了平日和高峰时期的车行出入。
精致立面,模数化的医院
立面设计体现“精于心、简于形”的设计哲学,以模数化设计为原理,每个单元间固定玻璃同通风箱虚实错位,隐蔽开窗又具有遮阳效果;视觉上如同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,欣赏这座城市的万千精彩。
为应对深圳亚热带气候,通过加大幕墙深度形成立体的遮阳系统,保障室内自然采光并减少太阳辐射,实现高效的节能控制。
通风箱朝南北方向设置倾斜面,在最大化遮阳节能的同时扩大视线的开阔度。
合理腾挪,运营连贯的医院
避开老院区地下室区域及退让基坑支护间距,精准确定可建设区域边界,建立临时围挡,相对隔离运营与施工区域,并在其间建立相对便捷及安全的临时就医通道,连接老院区。
核心医技(如中心供应、病理科、检验科)和保障功能(厨房、职工餐厅)均在新楼内设置,使得老楼改造时,新楼能够正常运行。
待新楼完工后,老楼裙房将进行从上至下的改造:首先,在五楼改建新的配液中心药房,保障新老住院的运行;其次,扩大四楼手术中心,增加2台手术室;接着,二三楼进行门诊科室调整,改造期间此部分门诊量可合并到新院区门诊中,临时共用;最后,进行一楼改造,补充急诊、感染科功能,对放射科进行扩大调整。
建成后的深圳眼科医院将为老院区带来新生的因子,为公众带来一个科技、绿色、智慧的高水平眼科医院也为城市提供一个可以休憩、探索、发现的魅力公园。